2014年 4月28日至4月30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雅安适应心理研究所主办,汉源县教育局、荥经县教育局协办的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一期“加油计划”教师培训课程如期举行。
为期三天的培训活动,在培训师郭常波老师“忘记身份,忘记性别,忘记年龄”的启发下以游戏的形式开始,来自汉源县、荥经县、芦山县、崇州县等27所中小学教师以及爱心蚂蚁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共计56人,在这一次活动中成为了快乐的学生。中国扶贫基金会《加油,在快乐中成长——青少年心理成长与潜能训练教程》编者米志敬老师也来到活动现场与参加培训的教师们热烈互动,并且和老师们一起进行了一天的培训活动。本期培训内容为“加油!在运动中成长”,培训活动由“建设性交流”、“自尊心”、“耐挫力”、“团队合作与信任”四个主题作为指引。培训师郭常波老师和王滨教授融入在游戏中讲解理论知识,让大家感受到了轻松,有效,真实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授课方式。体验活动让参与者对需要了解和学习的知识和技巧能够一目了然,事半功倍。课程通过运动、游戏等多种多样的参与性形式,让参与者身心共同感受到“加油课程”的实际运用效果,这也为各位参与的老师成为传递者将“加油计划”课程进入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6位快乐的“学生”在课程的参与和交流过程中都有了自己发自内心的感受。
“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不是盲目的学习”一位年轻的教师在交流中写到。这样的感受正好反映了我们的培训活动是有成功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并且参与者能够有效的接收到理论知识,可以更好的在各项参与性的活动中运用技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看似我们是为了给孩子开展课程而学习,实际上真的是自己在学习,在成长”另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如是说。参与培训的各位老师,对“加油课程” 有了直接感性的认识——在快乐的体验中使自己得到成长。
活动紧紧围绕四大主题,每个主题活动由郭常波老师开展,并由王滨教授对课程游戏设置的要求及其背后的意义进行知识讲解,并用专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补充讲解,使参加培训的老师更深入的理解了课程。而在课程的分享交流和经验总结的过程中,正是教师引导青少年将体验转化为正向行为,继而内化为品质的关键环节。
“了解了‘加油计划’的内容和不同的组织形式;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的愉悦心情;各种小而有趣的游戏;不同老师的心得交流;不只是孩子快乐成长,我们老师也可以快乐成长。”这些真实的感受来自培训中有趣有效的参与性活动。在第二天上午的培训中,主要体验自尊心,首先是团队的两人相互对坐,并开始观察对方美的特质,用绘画来代替这样的特质,进行表达。这是用艺术的表达方式,让参与者把美好的事物、把自己对他人由衷的赞美传达给对方,而在纸的背后写上对方15个优点,并对对方一一诉说这些优点,通过他人的眼睛,来发现自己身上可能未察觉的优点,鼓励参与者,给予赞美,在过程中体验到自尊的获得,并使其获得成长的力量。当15个优点返回到自己手中时,再次将这15个优点精炼,提取最符合自己特质的5个优点,用每个特质的首字母大写,将其写出来,这5个子母便成为自己专属的密码。在自己的内省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而且还体验到自尊与自信。
这样的一个有趣有效的小游戏,作为参与者在通过前期的一些理论知识的掌握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达到了学习和教育的目的,这样真正到达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将需要传达的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
参加培训的老师们,通过培训学习掌握了怎样设计一堂加油课程,并通过分成七个小组分别讨论设计一堂加油课程,各小组在培训活动中亲身实践所设计的课程,发现问题,汲取优点,互相学习,参训的教师们所设计的七堂加油课程都得到了培训师肯定并指出了不足之处。让教师们真正了解并掌握了如何回到学校开设一堂成功的加油课程。
时间总是一瞬即逝,三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教师们在本次培训的反馈意见中,几乎都提出了三天时间太短了,希望增加培训时间。参加培训的教师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找到了能够在教育事业上长远发展的动力,建立深厚的友谊。每天休息之余还开展了自己的业余活动,结束之时也纷纷合照留影。表示回到学校一定要上好“加油课程”,而且“加油课程”教师要相互多多交流与学习,建立了学习交流群,以便及时交流、分享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位参训老师这样说:“这几天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想把这些很有用的知识很有效地带给更多的孩子们,带给更多需要的人。”这也是我们参训老师的共同心声,相信老师们通过三天的培训学习,定能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的课堂中,在各自的学校上好“加油”课程。
上一篇:雅安适应心理研究所负责人参加雅.. | 下一篇:“好家长”系列课程第一期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