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一: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二: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欢迎访问雅安适应心理研究所官方网站!WWW.YSPSY.COM.CN

因为爱孩子父母才这样做?

时间:2022-01-18 16:49:38 来源:

“你是不是就是故意的?上次你就犯了这个错,上上次也是,你对得起我和你爸吗?”我打你是因为爱你。”
这是在孩子和父母沟通过程中,很多父母有意无意挂在嘴边的话。
在他们的意识中,孩子需要鞭策和批评,殊不知,这个过程中隐藏着的“强盗逻辑”,正一点一点吞噬孩子,把孩子逼上绝路。

“以别人家的孩子”要求子女,往上比:
“隔壁李阿姨家的孩子,舞蹈十级,你呢?”
“你妹妹拿了年级第一,而你只会玩游戏?”
“以穷人家的父母”谅解自己。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不好意思,妈妈就这点能力。”……
在父母的口中,学习却变成了一件被动付出的事情,将学习好的成就感放到了家长身上,而成绩不满意时,就变成了孩子的责任。
当你在做一件事时,获得的成就和成果都被他人剥夺,可一旦结果不理想就要接受狂风骤雨一般的批评,你会怎么想?
孩子的尊严感和内驱力,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消磨殆尽的
父母总以为孩子是“私人物品”,可以对他付出爱,也就能掌控关于他的一切。
孩子,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由独立的追求是非常强烈的,而他们是自己人生的主人,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尝试争取把控自己人生的权利。
如果父母总是在这个过程中争抢,想要始终把控孩子的人生方向,就会和孩子陷入拔河一样的争执之中,青春期的矛盾就会出现,孩子会进入叛逆逆反的状态。
而有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争抢,就会彻底放弃建立自己的理想和价值,盲目接受父母带来的一切要求和改变,不拒绝,但也不努力,变成一个茫然的“空心人”。
父母真正应该培养的,是一个敢于做出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的孩子,我们要留给孩子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孩子发挥自己“少年励志”的行动力,孩子才会更有成就感,也更有动力。
要时刻记住,父母和孩子也有“边界感”,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首先是他自己,不是任何人和家庭的附属品。

“女孩子就应该有女孩子的样子”
“男孩子就不应该哭哭啼啼”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来自爸妈“亲切”的教导:应该怎样吃饭啦,写作业应该怎样啦,睡前不应该玩手机啦等等,太多的应该不应该,就像魔咒一样禁锢着我们。
事实上,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男孩子是可以大声哭泣来宣泄情感的,当然也可以穿粉色、红色、甚至彩虹一般的衣服。
在我们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学着把这些下定义的句子换成疑问句来表达。
“你应该去写作业。”
      “你觉得什么时候写作业好呢?”
“你不应该考这个分数!”
“你觉得这次考得怎么样,下次想考多少分呢?”
疑问句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得到了尊重,不会带给孩子我们在教育他,训斥他的感觉。
而当孩子可以以更平静的面貌和我们交流时,家长想要引导就会更容易一些。
图片
“你知不知道我们辛辛苦苦工作都是为了供你学习?”
“如果不是因为你,我和你爸需要过这么辛苦的日子吗?”
每次考试成绩下降,妈妈都会在旁边不停的唠叨,为了你我吃了这么多年苦,你怎么一点也不知道感恩呢,要不是因为你,早就和你爸离婚了;
仿佛父母一切的糟糕的经历都是孩子造成的,让孩子无形中承受了本不应该承受的痛苦。
孩子自己,父母本身,我们是亲密的家庭,但也是彼此独立的人。

孩子的成长都来自自身的体验,难免犯错,甚至影响到父母的生活,即便如此,这也是孩子自我成长的过程。

父母只有接纳和信任,学会放手让孩子去体验万千可能的生活,孩子才能羽翼丰满的飞翔,而不是被父母操控的“玩具飞机”。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花期,父母源源不断的耐心,才是滋养孩子盛开的养料。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满足 下一篇孩子的灾难—父母不长大

 

Copyright @ 2012-2013 ysps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3017107号

设计制作:蚯蚓网络  媒体支持:雅安全搜索